>>您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 社会万象
从不变的坚守到该变的诉求
公园“守”与“变”,平衡点在哪
2025-08-14 08:44:59   
2025-08-14 08:44:59    来源:宁夏日报

中山公园里的摊点。

海宝公园里,海宝塔寺前广场两侧分布着儿童游乐设施。

  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增长与市民生活方式的变迁,银川市的公园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有的拆除围墙成为“无界开放空间”,有的引入露营、市集等新业态,也有的因设施老化、功能单一被市民吐槽“跟不上时代”。这场变革浪潮中,争议始终相伴,一方认为公园应坚守“纯公益、重生态”的初心,另一方则呼吁公园要与时俱进,推进功能升级,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从“不变”的坚守到“该变”的诉求,公园“变与不变”的背后,实则是城市公共空间如何适配时代发展的深层命题。

  市民:公园里的“守”与“变”

  公园的变化,最先被市民感知。在银川,越来越多市民发现,商业设施从“点缀”变成“主角”,公共活动空间不断被挤压。海宝公园海宝塔寺前的广场,昔日是胡女士和舞伴们舒展筋骨的乐园,如今却被碰碰车、旋转飞椅分割得支离破碎;中山公园的绿荫下,张先生怀念“以前能在草坪边坐一下午”的宁静,而现在“到处是小吃摊的油烟味”。

  7月25日,记者在海宝公园看到,东大门广场两侧被儿童游乐车商家圈占,仅留一条通道;海宝塔寺前摆满了大型游乐设施,南侧停车场成了卡丁车场地和小型商业集市,东南方向的绿地被改建成了森林餐吧。广场上,游乐设施的轰鸣声、广场舞的音乐声、商贩的叫卖声与人声交织在一起,昔日属于公园的那份宁静早已荡然无存。

  这种变化直接挤压了公共活动空间。秦女士的舞蹈队在3年内换了3个场地,从海宝公园东大门广场被儿童游乐车“挤走”,到海宝塔寺前广场被游乐设施“占领”,如今她们只能在公园边缘的窄路上活动。“不是反对商业化,而是希望能有个不被打扰的地方跳跳舞、聊聊天。”她的话道出许多市民的心声。

  中山公园的情况也类似。园内美食广场的广告牌随处可见,莲湖附近,饮品、烧烤、小吃一应俱全,歌手驻唱舞台占据着此处的中心位置。“太吵了,想悠闲安静地转转都不行。”家住公园附近的市民李先生坦言,公园里游乐场地太大,孩子的玩乐声、老人的唱戏声交织,让人无法享受独属于公园的静谧。每天到公园晨练的退休职工许先生也认为,公园最基本的功能是为广大市民提供踢毽子、打太极拳和跳舞等活动空间,如今过度商业化让公园渐渐“变了味”。

  不过,并非所有市民都对公园的商业化持否定态度。周末带孩子逛海宝公园的朱女士就觉得很便利:“以前带娃逛公园,饿了渴了都得扛着,现在有小吃摊、便利店、游乐场,能安安稳稳玩一整天。”银川市西夏公园里的老年游客也对公园里新增的便民服务赞不绝口:“累了能坐下来喝杯热水,下雨了有地方躲,确实挺好的。”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既然是休闲场所,一定比例的游乐设施和商店也是游人所需要的。以前逛公园只是简单地走走停停,如今逛公园,不仅需要休闲,也需要消费。他们认为,关键在于制定相应的规范、把握尺度,才能实现公园的平衡发展。

  监管:管理挑战接踵而至

  银川的公园为何纷纷引入商业元素?银川市公园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给出了答案:2024年,银川市将“公园经济”作为缓解林草园林系统财政紧张的举措之一,通过引入游乐设施、商业集市等项目增加收入,同时提升公园的服务能力。

  这一探索有政策依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公园管理办法》允许公园设置配套服务项目,《银川市公园管理条例》也明确“可根据规划合理设置商业设施”。正如海宝公园管理所负责人所说:“公园占地3400亩,市民转一圈下来需要花费很长时间,适当设置商业项目,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游园的需要。”

  但在实际操作中,挑战接踵而至。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最突出的问题是商业化过浓引发的投诉:小吃摊油污污染草坪,管理方不得不增派人手清理;游乐设施经营者与健身市民也多次因噪声问题发生冲突。“安全监管、卫生维护、场地协调,每一项都要投入大量精力。”一位公园管理人员透露,商业项目引入后,管理成本也随之增加。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责任划分与空间争夺。“商业化引入的游乐设施、餐饮摊点等,需监管安全与环境卫生,主体责任与监管责任划分复杂,公园承担较大安全保障工作压力。”海宝公园管理所负责人坦言,商业区域与市民活动空间重叠,容易引发场地争夺矛盾。

  银川市森林公园的困境更具代表性。作为中央城市公园,森林公园需要满足多方的游园需求:年轻人喜欢音乐节等热闹的活动,老年人却偏爱公园的安静。“以前,我们在公园开展音乐节活动,吸引了很多年轻群体来游园,既给公园增加了收益,也带动了周边经济,却招来周围居民的投诉。”该公园相关负责人说,如今活动减少了,年轻人不愿意来,公园的商业也开始萎缩,很多商家难以维持经营。

  此外,“新旧矛盾”尤为棘手。银川多数公园建成时间早,如海宝公园、中山公园均为“一代公园”,设施老化、空间规划滞后,难以适应现代游园需求。“想在‘一代公园’里划一块商业区域,往往会挤占现有活动空间,很容易引发群众不满。”一家公园负责人坦言,这些问题都让公园经济的发展之路充满考验。

  探索:如何既“便民”又“顺心”

  “公园作为向公众开放的公共休闲场所,适当引入商业元素满足游客实际需求,本是理所当然。但商业开发应该有度,不能影响和破坏公园的公益氛围、影响游客兴致。”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闫先生认为,若任由商铺、摊贩逐利扩张、挤占景点空间,甚至让历史文化区域因过度商业化而失去本真,不仅会折损景点品位,更是对市民享受公益性资源的剥夺。

  市民赵先生则从体验角度补充了看法:“在我看来,公园的价值在于让人摆脱钢筋水泥、亲近自然,商业化探索本身值得肯定,商业与自然休闲可以并存,却不能让后者为前者让步。”市民赵先生说。

  如何在“便民”与“顺心”间找到平衡点?

  “公园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发展活力。如何平衡休闲与商业之间的发展,也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海宝公园管理所负责人表示,首先,该公园坚守的是公园公益属性,优化服务供给,优先保障公园的基础功能,如更新老旧基础设施、提升景观质量,根据市民需求完善休闲健身空间,确保绿地开放共享。其次,将平衡公益性与商业性,规范经营管理。严控商业规模与选址,避免商业侵占公共活动空间,优先引入低干扰、满足基本需求的项目,如便民服务点,并参考上海、广东等地的成功经验,避免过度商业化,防止“一锤子买卖”式经营损害游客体验。通过公开招标引入合规经营者,明确环境卫生与安全责任,限制高污染、高干扰项目,确保商业活动不影响公园核心功能。

  “我们将充分尊重市民的需求,灵活调整运营模式。”海宝公园管理所负责人表示,以“人民公园为人民”为核心,根据市民反馈优化服务,如增设免费热水供应点、给市民提供健身器材存放处,平衡不同群体需求,避免因商业化或管理措施不足引发群众不满。“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在有限资源下,打造既能满足市民休闲需求,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公共空间。”该负责人说。

  森林公园相关负责人提出“差异化”与“包容性”的理念,他认为:“公园应兼顾老年人健身与年轻人休闲需求,发展公园经济方面,要避免同质化,例如餐饮招商可引入特色品类,而非千篇一律的烤肠、烤面筋等小吃摊,让多元需求各得其所。”

  银川市公园管理中心负责人从宏观层面提出建议:“要让公园与商业更好地结合,要以‘公益优先’为前提,即凸显生态和社会价值,加大投入建设以提高管理水平。在此基础上,盘活建成区闲置绿地,适度融入商业元素,提供优质的游园体验和配套服务。”同时,他认为,“受地域经济限制,银川市多数公园为‘一代公园’,从配套设施到经济发展都相对落后,未来升级之路任重道远。”

  他山之石:

  成都在《公园城市公园场景营造和业态融合指南》以及《公园城市“金角银边”场景营造指南》中,提出探索融合零售、餐饮、文体娱乐与科普文化业态,允许在公益设施基础上叠加商业功能,实现“以用代管、以商养绿”。

  深圳2025年5月,《深圳经济特区公园条例》正式实施,《条例》提到:“鼓励和支持公园管理单位会同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商务等部门,与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联合举办文化、旅游、体育等活动,营造多元公园场景和业态,激发公园活力。”其中第五十条就是公园与商业的内容:综合公园和专类公园可以由公园管理单位提供或者通过竞争方式选择经营者提供餐饮、零售、游览、游艺、体育健身、文化休闲等配套服务。

  (记者 智 慧 张 涛 实习生 王雨霏 冯世瑞 文/图)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杨丽